太原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员会的团体提案(七)
 

    

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管理 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关于提高我市科技经费使用效益的课题研究和建议


     科技投入作为一种战略投资,与国家利益和现代化目标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从长远看,我国的科技投入将由政府投入为主逐步转向企业和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支撑投入格局。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科技投入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投入需要政府引导,因此,财政科技投入短时期内仍将处于主渠道地位。本课题在对我市科技经费使用情况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十五”以来财政科技投入的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太原市科技投入的总量有所增长,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有了一定提高,科技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财政和科技部门不断加强科技经费管理,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1年—2005年全市财政科技拨款分别为4786万、4788万、6548万、11829万、10912万,年平均增长23.7%,分别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61%、1.30%、1.53%、2.07%、1.52%。其中科技三项费分别为3821万、3801万、5328万、10271万、8770万,年平均增长23.6%,分别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28%、1.03%、1.25%、1.80%、1.22%。
     2001年—2005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分别为3273万、3449万、3781万、8010万,5925万,年平均增长17.4%,分别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0%、1.58%、1.62%、2.73%、1.69%。其中科技三项费投入分别为2412万、2583万、2903万、7020万、4705万,年平均增长18.6%,5年累计投入19623万元。科技三项费在逐年递增,对全市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2006年我市科学技术项目贯彻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围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市本级共安排科技三项费5882万元,其中:技术创新计划项目85项,经费1260万元;应用推广计划项目43项,经费955万元;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20项,经费824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项目33项,经费613.8万元,科技兴市专项项目27项,经费1229.2万元;扶持大型企业自主创新项目10个,经费补助1000万元。科技计划的实施,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促进了全市产学研合作,提升了技术集成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对创新型太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科技经费管理不断加强

     近几年,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和部署,科技经费管理先后实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措施。认真抓好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这两个关键,使经费及时到位,保证了预算单位和技术项目的合理需要,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在预算单位经费管理上,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对单位编制的人员经费、正常公用经费和基本业务开支,按照“定员定额”的办法在年初预算时予以安排,同时设立一次性专项,对预算单位办公设备、房屋维修等给予专项补助。二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对单位在收入解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银行账户开设、规范收罚行为、资金使用效果、会计报表等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三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化,做到经常性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的监督。
     在科技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上,主要是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水平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为改变过去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薄弱、缺乏追踪问效等不良状况,财政部门要求对所有科技项目实施专业评审,并在市级各类科技计划中建立并实行了新的立项、评价实施体系。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引进了专家评审和公开招标的方式。各类科技计划基本上实行了专家评审、科技项目中期检查评估等制度,项目完成后要进行验收或鉴定。
     三、目前科技经费投入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经过“十五”期间不间断的科技投入,我市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实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科技投入和科技经费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科技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尚未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十五”以来,尽管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但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市本级科技拨款平均增幅低于市本级财政支出增幅;科技资金使用仍较分散,重大专项、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力度不够;用于社会事业进步的科技投入比例偏小;科学事业费主要保证了预算单位的基本支出,还没有能力用更多的资金用于预算单位的条件建设。
     科技投入管理与调控缺乏有效的机制。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建立的以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为主体,以纵向直接管理为特色的科技管理体制,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不够,科技计划往往重复列项和支持不足同在,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科技投入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
     科技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支持的范围过大,本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介入程度较深。一方面财政科技投入向经营性、竞争性领域投资较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且管理漏洞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基础性、公益性科技事业和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较少,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不利于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四、“十一五”我市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纵观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动向,我市科技创新应把握下面四个综合方面的发展:
     1、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十一五”甚至未来更长时期内,我国能源供给相对紧张的状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山西乃至太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支撑地位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我们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加强煤炭液化、煤炭洁净燃烧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煤炭集约开发和延伸转化能力,强化并更好地发挥我们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力提升科技进步的保障能力。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是制约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站在增强全省、全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度,在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环境恢复整治等关键技术领域求得突破,在资源和环境管理、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方面有所作为,切实发挥好科技进步对我省、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引领作用和支撑保障作用。
     3、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增强科技创新的产业支撑能力。科技进步是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重要动力。全市科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需要,加强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开发和管理模式研究;围绕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煤化工等新的优势产业发展需要,抓好原创性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4、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科技要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要按照农业科技、工业科技与服务业科技并重,城市科技与农村科技并重,硬技术开发与软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调整城乡科技资源配置结构,改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使科技进步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曲蕙蕙 张晓峰)


© 版权所有: 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员会


电子邮箱:93b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