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前前后后

 

司建林

2015年84

 

平型关,是内长城上一个重要关口,位于晋东北的灵丘县境内的白崖台乡,西边距繁峙有120里,东边距灵丘有50里,北边越恒山山脉,距浑源有90里。

为什么叫“平型关”?因为那地方周围地形像瓶子形状,古称“瓶形寨”,金时叫“瓶形镇”,“瓶子”的“瓶”,后来到了明、清时候,就把“瓶形镇”,逐步演化成了今天的 “平型关”。

 

咱们要想说清楚平型关战役,就得先说说当时山西抗日状况,清楚平型关战役的来龙去脉。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于730日占领完平津,然后兵分三路向华北展开大规模侵略。哪三路呢?一路沿平绥铁路,西犯大同、归绥;一路沿平汉路南下,近逼保定、石家庄、郑州、武汉。另一路沿津浦路南下,进犯山东、上海。

 

9月3日,日军东条英机第21旅团先头部队,进入山西境内,踏入山西北大门----天镇。

阎锡山为了保卫太原,原准备在大同与日本人打一战,为了准备大同战役,阎锡山命令晋绥军61军李服赝部坚守天镇、阳高前后共6天。但在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强攻下,9月9日,阳高失守;9月12日,天镇陷落(为什么阳高在天镇的西边,按日本人进攻的顺序应该是天镇先失守,但为什么是阳高先丢呢?这是因为日本一开始先打的是天镇外围的罗家山、李家山,后又攻下天镇东北的主阵地盘山,后进攻天镇,被城内晋绥军守军顽强抵抗,并会出不少的代价,于是日军绕开天镇,直攻阳高,后又返回去打天镇,守军撤退,日军占领天镇),(日本人进入天镇后,善良的百姓为了减少日军对百姓的烧杀抢掳,组织了迎日组织,欢迎日本人进城,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日本人惨无人道的屠杀,日军在天镇城,连续进行了3天的大屠杀,2300余百姓死亡。9月12日这天是农历8月初8,当地人称这次蒙难为“八·八”惨案。是日本南京大屠杀的一次预演

但在天镇战役期间,阎锡山并没有落实他的大同战役计划,理由是:地形不利,援兵未到。而是将重兵后撤至内长城雁门关一线。9月13日,大同——这座塞外古城,被东条英机兵团未损一兵一卒,不费一枪一弹,太阳旗便飘扬在了城头。

 

 

就在日军占领大同的时候,9月12日,另一支日军由河北蔚县入侵山西广灵,突击广灵与蔚县之间,洗马店中国守军的防线。9月14日日军突破洗马店防线进入广灵境内,广灵县城当日沦陷。9月17日攻陷浑源,9月20日攻陷灵丘,在这期间,晋绥军进行了层层阻击,但是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平型关就暴露在日军面前。然后,日军从东、北两个方向,向平型关方向展开进攻压,主攻方向为沿灵丘到繁峙的公路,向平型关正面进攻。辅攻方向是从浑源方向,沿恒山山谷,从北面进攻平型关和配合平型关正面日军。

 

平型关战役如果从9月12日算起,打到9月30日,共历时18天的时间,如果从9月21日日军进攻平型关算起,历时八、九天的时间。参加战役的中国军队有阎锡山晋绥军、国民党中央军还有共产党的八路军,参战部队共约十几万人马。从21日起,敌我双方在以平型关为中心, 1886.4高地、东西跑池、团城口、鹞子涧、六郎城、迷回村、讲堂村、西河口等山头、山村为战场和阵地,在方圆约1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间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其中,有很多阵地都是几易其手,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如平型关、1886.4高地、东西跑池、团城口、六郎城等阵地争夺,都是反复争夺,伤亡惨重,由此可见战斗是十分惨烈的。

 

就在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激战数日,呈胶着状态之时,我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的乔沟,却神勇奇袭了日军一支部队,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伟大胜利。

下面我讲一下平型关大捷的来龙去脉:

面对日军对平型关的猛烈攻势,阎锡山电告朱德:22日夜日军忽然奇袭平型关阵地,发生激烈战斗,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朱德接到电报后,同彭德怀立即电令:“一一五师应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并且回电阎锡山,报告进攻准备情况。

    (9月24日,日军增兵5000人,分别向东西跑池、1886.4高地、团城口及讲堂村各处猛攻,炮火十分猛烈。因我军伤亡十分巨大,1886.4高地及东、西跑池再度陷于日军之手。)

按照预定计划,9月24日夜,八路军第115师冒着倾盆大雨,到达指定伏击地点,设伏于平型关东北老爷庙至小寨村公路附近高地。

25日晨,日本人一支辎重部队,沿着灵丘到繁峙的山路,向平型关方向逶迤面来。这支辎重部队,应该是为日军前线作战部队提供战斗物资的部队。早7点左右,日军全部进入115师伏击圈,林彪一声令下,115师685、686、687三个团采用拦头断尾、中间突击、分割歼敌的战术,居高临下,向日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在这个过程中,日军飞机前来助阵,林、聂果断下令部队冲下山去,与混乱的日军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使敌机分不清你我,不法发挥空中优势。在这个期间,对老爷庙高地的争夺,成为这次伏击的焦点老爷庙高地,林彪在前期考察地形时,注意到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但不知什么原因,这里没有先期布置埋伏,没想到慌乱中的日本兵到抢先攻占上去,对八路军展开反击。林彪马上命令686团三营,迅速组织人马向老爷庙高地的日军展开进攻, 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老爷庙。在685团、687团配合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血战,115师在会出100多人的牺牲后,老爷庙高地终被我军牢牢控制住。血战一直持继到中午1点左右,前后共战6个小时时间,最终取得了乔沟伏击战的彻底胜利。

正当八路军与日军在平型关激战之时,做为平型关大捷的一部分,115师的另一支人马,由杨成武带领的独立团,在河北涞源与灵丘间的驿马岭、腰站一带,成功地阻击日军向平型关方向增援的部队,歼灭日军300多人。

为了扩大战果, 9月25日下午,林、聂派685、686团调往平型关附近的关沟、辛庄一带,并于25日黄昏抢占了东跑池周围的高地。将日军的一支增援部队,包围在东跑池一带的盆地里,准备与晋绥军配合,全歼这部分日军,但是晋绥军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出击,原因可能是正面战场压力太大,抽不出身来,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指挥混乱,缺乏配合。这部分日军最终向团城口方向逃串,林彪只好下令115师撤出阵地。

下面说一下平型关大捷的战果: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歼敌近1000人,击毁汽车80余辆、马车200余辆,步枪1000余支、迫击炮1门,机枪20余挺,战马53匹、日币30余万元,以及大量军用物资。缴获的军大衣足够装备115师一个整师,1.5万人一人一件。但是,我军亦付出伤亡1000余人代价。平型关战斗,成为全面抗战暴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支援了晋绥军正面战场的作战,使晋绥军郭宗汾部避免了被日军围歼的危险。

 

平型关伏击前,林彪要求捉几个俘虏,到太原及全国各地去展览,以提高军民的抗日信心。然而抓俘虏,似乎比击毙他们更困难。在清理战场时,还活着的日本兵,想尽一切办法对八路军造成尽可能大的伤亡,他们不是自杀,就是逼迫八路军将其击毙。(有的八路军士兵向让日本伤兵喊话“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然而日本伤兵却将身上的手雷引暴;有的卫生员上去为日本伤兵包扎伤口,日本伤兵却用匕首剌向卫生员的胸堂;一位连长背一个日本伤兵去疗伤,这个日本兵却咬下了连长的耳朵等等)。到最后,一个俘虏都没有抓到。

 

打扫战场后,阎锡山从缴获的日军文件上,才知道攻击平型关日军的番号,是板垣征四郎所率领的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板垣征四郎是谁?板垣征四郎就是那个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的主谋,就是那个把溥仪推上伪满洲国皇位的人,同时,板垣征四郎还是阎锡山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同学。这时阎锡山想起了一件事,一年前,板垣征四郎以老同学的身份,向阎锡山提出要到山西拜访他,并顺路在山西转一转,阎锡山欣然同意。当时,板垣征四郎就是沿着广灵、灵丘、平型关、繁峙、代县、原平、忻县这条线路,最后到太原。一路上,板垣征四郎骑着小毛驴,带着几个随从,在笔记本上圈圈点点,详细记录。原来,从平型关这条路攻占山西,日本人至少在一年前就已开始做开准备工作。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有一个疑问: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一个大胜战,那么日军究竟是从哪里突破内长城,从而长驱直入崞县、忻口、直到太原?

我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

115师虽然打了一个大胜战,但平型关大捷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大捷无法扭转当时的山西的整个战局。

在平型关战役的战场上,中国军队与日军是你争我夺,几本上呈胶着状态,日军在军力上占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始终没有让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

但是内长城战线很长,哪一个薄弱环节出现问题,都可造成全线崩溃。这个薄弱环节就出现在茹越口。

茹越口,位于恒山和雁门山的接合部,在繁峙县正北方,是应县通往繁峙的必经之路。东条英机率领的日军,也就是兵不血刃占领大同的那支日军,乘平型关鏖战,中国军队主力无力顾及茹越口之际,从大同经怀仁、应县,于9月28日一举突破茹越口。茹越口中国守军第34军梁鉴堂少将及其所部1400名官兵,在茹越口与日军激战,全部阵亡。日军突破茹越口后,迅速拿下邻近的铁夹岭要塞,随后翻越雁门山,于29日晚占领繁峙县城。繁峙丢失,等于平型关后路被切断,平型关内长城防线随时就有崩溃的可能,平型关阵地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这时,阎锡山正在平型关前线进行视察战况,听到这个消息时,前线的士兵正在血战,日军的战机就在他头顶盘旋,他看到平型关关顶和周围的高山上都已爬满白霜,从而联想到雁门关、宁武关也已被白雪覆盖。他感叹说:“三关戴孝,不祥之兆啊”。阎锡山感到局势大为不妙。30日凌晨,阎锡山连夜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下令全线撤退。阎锡山本人骑着毛驴连夜从繁峙的大营镇南边的东山底村,抄五台山小路,过台怀镇,溜回太原。(这里有个问题,阎锡山的行营是在代县太和岭口,那为什么阎锡山不回代县太和岭,而是抄五台山山路回了太原?这是因为繁峙城已被日军占领,从大营到代县要经过繁峙,当然不行了,只能抄五台山山路住回跑)在五台山连夜后撤的时候,阎锡山触景生情,吟诗一首,比较能代表他当时的心情:“雪天彻夜走清凉,飞灯光辉遍山梁。老人途中迟行进,徒步泥泞衣带霜”。30日上午,内长城沿线,包括平型关中国守军在内全线撤退。平型关战役宣告结束。

 
     

© 版权所有: 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员会

电子邮箱:93b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