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人的自豪情结

     很高兴参加这次座谈会,也非常感谢社市委领导给我发言的机会。我想抒发一下作为“九三”人的自豪感,它并不仅仅是个性化的,而是所有“九三”人的普遍情感体验。比如,前一段时间根据新一届社市委安排,我作为迎泽支社的委员,负责收集支社同志的照片,为方便老社员,我采取了上门拜访收集的方式。这些退休在家的老同志,张口闭口之间总是咱们“九三”长咱们“九三”短的,还反复嘱咐我这个年龄相对小点的同志多为“九三”做贡献,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支社原副主委范敬淹老师觉得自己身体和精力不济,所以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加入到九三学社来。

     这样的自豪感不是建立在空中阁楼之上,它来源于九三学社的历史,来源于“九三”社员的贡献,来源于九三学社所承载着的时代责任。

     6月11日社市委组织部分同志去西柏坡参观学习。虽然我自以为对西柏坡的历史、“两个务必”精神了然于胸,但是亲临革命圣地,心灵依然受到了强烈振撼。黄土地的贫瘠,泥巴屋的简陋、生活物品的原始,这些由艰难困苦构成的一切的一切,与夺取全国性胜利的辉煌、伟大,形成了巨大反差,冲击着我的情怀,洗礼着我的思想,也又一次激发了作为九三社员的自豪。为什么呢?

     人们有句玩笑话,说西柏坡是中共的“风水宝地”,站在这个质朴、封闭的小山村,却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胜利,仅有“风水宝地”显然是不够的,作为中华民族的领导力量,中共之所以是个伟大的党,是因为她深深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她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统一战线。这场胜利能离开统一战线吗?从西柏坡到北京,这最后一站地的迁移,也同样倾注了“九三“人的心血。

     辽沈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向平津一带集结,48年12月12日进抵北平城,13日与国民党军队在北平西部清河镇一带发生激战,附近的清华大学可闻枪声,登高可见炮火,形势日益严峻。北平社会各界都不希望发生战事,纷纷呼吁和平,以保护文化古城。九三学社的许德珩等,联合城内各大学校教员,于49年1月12日发表宣言,奉劝傅作义将军顺从民意,走和平解放之路,将国民党军队撤出城外。众所周知,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联盟,在北平知识界有较大影响,当时九三学社配合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促进和平解放的工作。他们主要通过傅作义的挚友——“剿总”副司令邓宝珊将军和傅作义的女儿(北大学生)做工作。邓宝珊与“九三”许多成员有深厚友谊,傅的女儿与“九三”不少成员有师生之情。九三学社通过这些关系,对傅作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更加倾向和平解放北平。49年1月16日傅作义在故宫勤政殿宴请各大院校教授,商谈和平解放问题,九三学社袁翰青、杨人缏、黄国璋等出席。席间与傅作义坦诚交换意见,和其它教授一起力劝傅主张和平,总之,九三学社为和平解放作出了应有贡献。

     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共产党领导和全国所有进步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中华儿女浴血奋斗的结果。九三学社就是在艰苦卓绝的背景条件下,为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成立的。它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了“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时局,发表政见。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名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选出许德珩等16人为理事。由于九三学社与中共秉承的政治理念高度一致,当时国民党中的一些人就挖苦道:九三学社是共产党的尾巴。我们“九三”的第一届负责人许德珩旗帜鲜明地说,共产党是人民的牛,我们就是牛身上的一根毛。“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就是我们“九三”与中共关系的真实写照。

     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复兴中华民族的征途中,我市“九三”顺利地完成了政治交接,我们一定要在新一届社市委领导下,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充分发挥中高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优势,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共同携手为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努力服务。许德珩、周培源、邓稼先、严济慈、王选、黄琨、茅以升、吴阶平、韩启德等等,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象征着“九三”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象征着“知识就是力量”,也象征着我们每一个“九三”人积极进取的方向。 (曲蕙蕙)

 

  返回上级
 


© 版权所有: 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员会 

电子邮箱:93bx@sina.com